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千年杨桥·多语推介”乡村建设宣传团探访杨桥古村

发布日期:2023-08-16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乡村建设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威尼斯37266“千年杨桥·多语推介”乡村建设宣传团于8月5日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杨桥村开展实地调研。

轻挑古街面纱,寻味前世今生

第一站,调研队在村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前往杨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杨桥村党委副书记徐立平为大家详尽地介绍了杨桥村的地理规划、历史渊源、得名由来、文化民俗、乡贤名人等。

综合介绍内容及预调研成果,队员们了解到,杨桥地处太湖、西太湖、武进、宜兴的中心地带,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浙江湖州府城的必经之地。清代中期,杨桥镇是常州府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被誉为“太湖首镇”。抗日时期,杨桥还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地区,成为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现仍保存着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古街以位于杨桥街南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南杨桥”得名,是江南一带唯一未被完全商业化开发的千年古村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漫循时光脚印,访踏村落内里

在杨桥村团书记顾杰的带领下,调研队伍来到太平庵前。庵堂始建于明代重修建于现代,外观大气而不失肃穆,颜色明黄而锃亮。经介绍,太平庵为杨桥古寺,是当地居民举行祭祀、祭拜祖先之地,也是村子里保存完善的古建筑之一。在青石街上缓步向前,便来到了街中心一座古雅的建筑前,牌匾上提“南杨宴”三大字。据顾杰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南杨宴”早年为杨桥内的一座戏楼,现在被重新开发,用作私人宴请的处所。



杨桥村“援法议事堂暨志愿者同心基地”是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渠道,体现了杨桥积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决心和 “用力服务群众、有力化解纠纷、助力基层善治”的初心。



聆听古迹之声,体味“非遗”之魂

在西街,调研团与期待已久的捻纸工坊会面。据介绍,杨桥捻纸以宣纸为原材料,用手工捻就,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水乡特色和趣味性,其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构图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捻纸工坊现由杨桥捻纸第二十七代传人朱琪传承。工坊会定期举办捻纸教学活动;目前,杨桥村也与武进区运城实验学校合作,积极开展“捻纸进校园”,将此一美术工艺纳入校本课程,在青年一代的心中播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青春生机

“你将如何形容杨桥?”“刚柔并济。”一位队员回答道。

诚然如此,杨桥既含江南水乡特有的柔情,又因以红色革命精神为底色而显得刚硬不折,经时光淬炼而仍然生机盎然。



走进南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杨桥从来便是哺育英雄的地区。前有钱立华、钱梦梧姐弟以拳拳热忱之心献身革命,后有戴荣坤以铁匠铺为掩护,坚守交通站,舍身抵御日寇。作为武南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地之一,杨桥这片土地书写了众多英雄烈士的动人事迹,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杨桥融汇现代技术,做出了许多创新型努力。例如,在“红色交通站”内,不仅有“杨桥烈士”的事迹宣传,来者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以有声的方式感知更多先贤壮举;为使来者更直观地感受戴荣坤烈士的无畏品质,村内不但铸有还原铁匠铺场景的铜像,更有专人拍摄短片,生动形象地重现了革命年代杨桥英雄们不惧牺牲、顽强抗争的画面,令人无比动容。

最后,调研团还就村子发展问题请教了杨桥村妇女主任朱秋红。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乡村建设宣传团进一步了解了杨桥文化传承、建筑艺术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情况,与其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结,宣扬古村风光人文之心愈发坚定。在之后的宣传工作中,队伍将继续秉持“推动乡村振兴,再现古村神韵”的使命,利用多语种宣传视频及宣传手册,探寻古村历史、深挖旅游资源、提升宣传效益。宣传团将充分发挥威尼斯37266多语种学科特色,着力运用青年所感、青年所知、青年所学,扎实宣扬乡村文化与产业,以多语种形式助力杨桥走入大众视野,以创新赋能美丽杨桥建设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薛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