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第二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大会报告综述

发布日期:2022-11-28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本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助推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化与实施,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2022年11月26日在线上隆重召开。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先后为大会致辞。

杜玉波会长在发言中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扎根中国优化学校评价,与中国实际结合,推进分类评价;坚持德能并重优化教师评价,推动教师评价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坚持创新导向优化科技人才评价;坚持全面发展优化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韩进会长在致辞中主要强调,要始终将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摆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位置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评价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要具备开放、立体、弹性、人本和信息化的特征。

刘建林厅长提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迈出的坚实一步。教育评价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

王树国校长认为评价在教育发展中发挥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们应立足中国世界发展教育评价,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年会进入了主旨报告阶段。报告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訾艳阳,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院刘益东分别主持。

钟秉林教授作了主题为《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分析了评价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教育评价应优化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探索分类评估与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同时提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应坚持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以及多元参与的评价理念。

瞿振元教授作了题为《理性对待全球性大学排行榜》的报告。报告首先肯定了大学排行榜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指出其在发展产生了排名思维、淡化大学本质、忽视大学特色发展等问题。政府、高校、社会及评价机构各主体应理性对待大学排行榜。政府应努力实现管评办分离,做到办学资源不直接与排行榜挂钩。高校要掌握办学自主权。

郑庆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认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精准化评价及个性化评价,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可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测试方式,帮助建立多维度、全过程大数据综合素质评价新模式。

周爱军副主任作了题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估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信息化赋能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明确要求。数据化高等教育评估将成为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方向。

张双鼓副会长作了题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报告,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度出发指出高等教育应“面向全人类”,保障公平和优质的高等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要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切实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最后强调新时代深化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

强顺利总经理作了题为《以信息化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报告,认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已逐步走向创新阶段,“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将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转型进程。

刘焕阁副总裁作了题为《筑基、赋能、创生——指针学习管理系统助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报告,结合各学校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指针学习管理系统,优化教与学,以数据赋能,助力学校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学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以上为26日上午教育评价学术年会的全部报告内容。26日下午,年会将同时召开以高等教育评价与改革、职业教育评价与改革、基础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数字化与教育评价改革、学生发展与过程性评价改革、青年学者论坛为主题的六个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一: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

平行论坛一的专题报告部分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主持。



周光礼教授作了题为《论高校分类的逻辑》报告,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和动态演化性的复杂性特点,因而高校分类应以复杂性的分类视角为依据。以对盎格鲁—撒克逊分类体系、英国高校分类体系、欧洲大陆高校分类体系的分析为基础,对中国高校分类的中国逻辑进行探究,认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的分类应兼具多样性与描述性。提出新时代高校分类应尊重复杂性,建立国家层面的描述性分类框架;坚持分类管理,研制适用于局部时空的规范性分类体系;利用二维象限,建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分类体系。

刘益东教授作了题为《“五百罗汉”决定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 ——学术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的报告,指出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标准与甄选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一流学者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因素,强调了建设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甄选工程的重要性。认为甄选一流学科学术带头人应坚持高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责权一致,同时第三方评估相关部门应加强组织监督实施的力度。报告最后提出设立科教特区,开启教育评价改革的切实建议。

王博教授作了题为《有组织科研和评价改革 ——研究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从当代研究型大学实际出发,提出新时代人才评价改革应全面破除“五唯”,深化多维度人才评价。人才评价应注重学术影响力,突出学者标志性实绩,深入探索长周期评价和过程性评估。努力构建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以此涵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葛信勇副校长作了题为《从“破与立”到“评与用”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认为科研评价改革目的不止于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更重于对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应用。报告详细介绍了西南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措施,西南大学遵循“质量导向、尊重多样、分类运用”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将分类分级标准运用于职称评审、人才评价、绩效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机制,以教师评价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动构建以质量、贡献和影响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

党怀兴副校长作了题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三级五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首先分别介绍了“三级”体系和“五类”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而提出以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三级五类”体系为依据构建“三级五类”本科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聚焦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主体做出的一系列体系创新举措,聚焦教育变革,构建持续改进的“三级五类”质量保障体系。

柯政教授作了题为《综合素质评价是破解“唯分数”的必然选择》的报告,认为对“客观化”的追求是“五唯”形成的主要原因,唯分数是“五唯”中的首要难题,只能靠综合素质评价破解。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最大的优势是主观化,客观化的测量方式不具有可行性。应坚持“双一流”高校先行,从制度和技术层面设计配套措施,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

陈鹏教授作了题为《科学逻辑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的报告,认为普通教育体系以科学逻辑为主导、按照知识体系建立、具有学术性,而职业教育体系以技术逻辑主导,按照工作体系建立,具有技术性。在此基础上,报告分析了科学逻辑为主导的职业本科高校目前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的现实困境。提出职业本科高线应明确自身定位,合理设置专业,推动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代表的特色发展,进行分类评估,突出“技术本位”的办学理念。

韩宇院长助理作了题为《基于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参与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指出本次审核评估工作重视质量共同体的构建、“一校一策”的个性化评估以及优化评估流程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创新。

专题报告结束后,进入了会议论文观点分享部分,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教授主持,张务农、沈敬轩等六人分别分享了此次会议的论文观点。

至此,第二届学术年会完成了首日的所有议程。年会报告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与会专家聚焦前沿话题,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引起参会人员对教育评价领域问题的热切关注。


(审核:王嘉铭)